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

偽裝一部 Formula E

偽裝一部 Formula E



當你擁有一部頂級的遙控模型車架,想去偽裝一部 Formula E,華麗的外表背後,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!

早前製作 TC-01 影片,"主編" 已經翻閱過 FE 的比賽規則及車架設計, 原來真是大有學問。

FE 比賽是在限定時間內,行駛最多圈數為優勝,不像其他賽車級別, 以達到指定圈數為一場賽事的完結,好像遙控模型車的賽事規例。

開賽前大約一小時,賽會才宣布可使用多少次 "全能量釋放",當使用此功能時,駕駛員保護架會閃燈, 功能會維持一段短時間,作為戰術的一種。( 很像電子變速開 Turbo )

比賽賽導由城市街道組成,不設維修站,不可更換輪呔。所以購買 TC-01時,跟車來的有紋車呔,其實是真實 FE 賽車的標準全天候賽車呔。

上星期 "主編" 在 "佐敦谷遙控車場" 看到偽裝 Formula E,車架來自 A700,當然去問問車主操控感,車主表示,車殼 DIY 了大量風翼,因為車殼産生的下壓力不足,其實車主遇到的是真實 FE 情況,就讓 "主編" 分享給大家吧!

賽車運動的空氣動力學,是遵循四大原則,重量,下壓力,阻力和推力,彼此之間存在著,連繫的邏輯關係。

方程式賽車大量採用翼片設計,目的是為了在不增加重量,在阻力最小的情況下,獲得最大的下壓力。

F1 的宣傳上,最喜歡說的就是,當賽車達到120公里的時候,賽車可以倒過來在天花板上行駛,而不會掉下來,證明下壓力的巨大!

產生下壓力的方式有很多種,F1 主要靠車底的擴散器,前後風翼和車體的流線型設計,導致 F1 外觀有著復雜的多層翼片及各種引導風翼的設計。

相反 FE 電動方程式的前翼設計就沒有那麼複雜,賽車主要下壓力都來自車底擴散器,也被定義成低阻設計,更重要的一點是,FE 的輪胎不是外露的,因此輪胎撞擊氣流的情況是不存在的。

我們可以看到,前輪的包圍上面是平滑的弧形表面,和輪胎形狀一致,在正面則是設計成比較尖銳的形狀,目的就是為了減小空氣阻力。

前風翼設計成階梯形狀,車頭升高,下方留有更大空間,目的是為了吸納更多的氣流,通過車體下方的擴散器。

由於 FE 是在街道上行駛,沒有緩衝區,危險性更大,同時因為在街道上行駛,周遭建築物產生的氣流情況更加複雜,因此有必要設計 FE 主要下壓力來自車底的擴散器,而不是風翼,而 FE 第二代賽車,更採用了無尾翼設計。

擴散器的英文是 diffuser,如果查字典,diffuser 是名詞,來自於diffuse 這個英文動詞,就是把什麼東西擴散出去的意思。

FE 的擴散器比 F1 大得多,充分說明這是賽車的主要下壓力來源,上揚的斜度和整個車體後部的上揚角度完全一致,從而進一步保持了氣流的一致性,這樣的設計可以判定出,在同等速度下,FE 電動方程式車底產生的下壓力要比 F1 大許多。

空氣動力學是提升性能賽車抓著力 的最重要一環,就算是遙控模型車,也不要白白浪費了,唾手可得 的資源。

順便提提大家 Formula E 之後方,不存在真空區,所以待 "主編" 試 TC-01時,不要緊隨車尾,隨便超車!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